元四家山水为何千古不衰以及他的独到之处在哪?

时间:2024-04-16 14:36:16 阅读:7

元四家山川为何千古不衰以及他的独到之处在哪?

元代中终期,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在山川画创作方面做出了紧张奉献,在绘画史上取得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元季四各位”。

“元四家”在吸取五代、北宋水墨山川画的基本上,深受元初字画家赵孟頫的影响,把笔墨神韵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突出了山川画的文学兴趣,使诗、书、画有熟悉地融为一体,各具面貌,创始了一代新风,构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川画派,把中国山川画提高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对明清两代画坛影响极大。

黄公望

元四家中,以黄公望年齿最长,并直接聆受赵孟頫的教导,又开头寄画以乐的门径,故列为四家之冠。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人,元朝画家。本姓陆,名坚,幼年爸妈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

其山川画宗法董源、巨然,由今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川,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川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的山川画从技法相貌上而言,有两种作风典范,明张丑《清河字画舫》中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宏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超少,笔意尤为简远”。

天池石壁图》和《丹崖玉树图》是他浅降山川的代表作,两图伎俩略同,均为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峦树木的外型和勾勒法源自董、巨,笔法变繁复为简疏,多用干笔皴擦,化宋人的本性为虚灵。

再皴染后再用平淡的赭石花青渲染,即所谓“浅绛法”。赭石和花青具有温暖和沉静的视觉色感,很相宜体现江南青丽明洁的山光树色,也切合元人清逸的审雅观。由黄公望所创建的浅绛山川,很快在元代盛行,并为后代所崇尚和发扬。(选自元四家画集)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形貌江苏常熟虞山胜景天池石壁的奇丽景色。画中丛山峻岭,千岩万壑,长松杂树,纵横有序,错纵多姿,体现了天池石壁的雄秀美资。天池在画面右上部,池上有水榭,两岸石壁坚持。

山下林木茂密,数间房舍散落其间,左下两株高松屹立。山涧泉水,汇成一潭。潭水之上置水榭小桥。构图繁而用笔简,笔墨憨厚华滋。设色多用淡赭,染以墨青墨绿,展现出山中的幽趣。全图烟云流润,气势宏伟,系黄公望晚年浅绛山川佳构。(选自元四家画集)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黄公望代表性作品之一,整幅画面体现出黄公望山川作风的特点。画面巅峰屹立,树木葱郁,展现出“丹崖玉树”的情形。远处巅峰之上云雾迷蒙,萦绕山峰,峰石之间植被丛生,山腰上树木繁茂,发达的松树在岩石间坚强求生。

万树掩藏下的殿阁半隐半露,出息左侧一颗松树盘曲而上,挺拔参天;右侧小桥横卧,一隐士策仗寻幽。用笔简劲洗练,笔法苍秀,设色浓艳,正如清代吴修所说:“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力。”(选自元四家画集)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高岭竞力,层岩蜂起,丘壑峣峥,冻树萧瑟,体现盛夏腊月,天气严寒的山区情形。图中山峦纯用笔墨空勾,淡墨渍染。水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致。

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干如“竹根”,树枝如“花鬍”。用笔洗练,构图新奇,平中寓险,条理明白,真假相生,作风雄奇。为黄公望晚年水墨山川画之佳构。(选自元四家画集)

吴镇

吴镇(1280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嘉兴魏塘桥(今嘉善县魏塘街道)人。

吴镇性孤介,终身清贫,曾在村塾教书、并卖卜于武林等地。但他博学多识,工书法,善草书,能诗文,绘画善水墨山川画,师法巨然,用长披麻皴,兼以斧劈,笔力劲爽,墨气淋漓,写出山川林木峥嵘鬱茂之景,改动了巨然“淡墨轻岚”的作风。也画松竹,亦挺秀有致。尤其器重画面题咏书法与绘画作风的和谐一致。

他的画善用老笔湿墨,笔力雄劲,墨气沉厚,题咏诗文较多。画墨竹笔意豪宕,买卖满纸;画古木、怪石挺劲上心。明清两代字画家均受他很大影响。

元 吴镇 渔父图轴

此图取景于江南一带水乡。高树两株屹立湖畔,树下置一毛棚,有小径穿越敞棚可达湖边,湖沿蒲草萋萋,随风摇拂,对江平沙曲岸,远岫遥岑,更远处一峦秀起,山色入湖,扁舟一叶,水波荡漾之中,生动地刻画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心意。

笔法圆润,意境寂静。画风师法巨但是又有厘革。此图是吴镇63岁时的作品,已构成其代表作的作风,是一帧风情散逸、清光怡然的佳作。(选自元四家画集)

吴镇 溪山高隐图

倪瓒

倪瓒,元代画家、墨客。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川、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从前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庸单纯。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字斟句酌。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姿,亦擅诗文。

元 倪瓒 虞山林壑图 水墨纸本 美国多数会艺术博物馆藏

《虞山林壑图》是倪瓒后期山川画作品。构图平远,景色极简,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是“淡墨笔画,林亭树石,并远峰一角”的典范体现取“一河两岸”形式,构图较为繁密。远山近坡,河水横隔其间。画中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用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丛山峻岭,润泽华滋,浓艳松秀,意境荒寒空寂。

此图以三段式为基本举行布阵,画面体现平林远岫的情形。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组杂树,淡墨皴染较多。全图墨气浓厚,枯、湿、浓、淡互相浸透,给人一种远岗寥旷、湖水清冷的以为。

此图在空间布局上与以往《六正人》《渔庄秋霁》等相异,不以较单纯的近举丛木、远山合拢来布局画面,而是中部两边各伸出一抹滩渚,以沙洲、杂树等景色,富裕画面,增长了迂回委婉的意味,使整个构图有所厘革。可见倪瓒至晚年仍不休寻求“图式布局”的厘革。

元 倪瓒 松亭山色图

倪瓒崇尚淡逸的生存,由此构成了单纯幽淡的画风。此图写坡岸平川,长松修竹,空亭无人,一奇石立于岸边,远山遥遥在望。画山石用笔秀俏而上心,画树则用笔轻淡而圆劲。淡墨皴染,力图简便。构图是典范的三段式,温馨幽远。

王蒙

王蒙(1308年—1385年,一作1298年—1385年),字叔明(一作叔铭),号香光居士,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画家,元四家中最年轻者。

王蒙于元朝末年曾入仕,厥后弃官隐居于今浙江馀杭黄鹤山达30年,自号黄鹤山樵。明初出任山东泰安知州,由于曾在事先宰相胡惟庸家观画,胡被捕时受扳连入狱,死于狱中。

王蒙自幼受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喜好绘画,厥后取得黄公望的指教,又常与倪瓒等人商榷,对山川画有独到的创新,创造了解索皴画法,善用渴墨苔点,所画山川景致稀疏,山重水複,布局繁密,苍鬱深秀;用解索皴和渴墨点苔,体现林峦鬱茂渺茫的气氛,为他的独到处。

夏山高隐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设色绘重山叠翠,瀑布孤悬,林阴繁荟,流泉下注。

山间梵宇茅舍落错,屋堂内有高士侍童。笔墨湿润山峦披麻皴、解索皴并用,浓墨点苔,繁复厚重。

树木用积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苍郁烟润。构图虽繁密,但画家奇妙地运用了实中求虚、疏密比力之法,画面雄奇苍浑,无迫塞之感。画风仿董、巨而有所创新,为王蒙精密中见秀润明净的山川画极品。(选自元四家画集)

葛稚川移居图 故宫博物院藏

来自书与画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wangluozixun/45372.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