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帝女瑶姬为何名为“女尸”?又如何与两代楚王巫山云雨?

时间:2023-12-27 13:49:45 阅读:8

山海经:帝女瑶姬为何名为“女尸”?又怎样与两代楚王巫山云雨?

关于《山海经》中纪录的炎帝之女瑶姬,的确是一个值得细究的人物,围绕在她身上有着种种谜团,一方面她既是天帝之女,却未嫁身死;另一方面又是巫山神女,以前与楚两代君王行云雨之事。

(一)瑶姬女尸

《山海经》中的瑶姬,固然并未婉言是炎帝之女,但同为战国时期的文籍中(宋玉《高唐赋》),将其认定为“炎帝之季女”,也便是炎帝的小女儿,以是我们也就不纠结她和精卫,毕竟谁才是炎帝的“最小棉袄”了。

《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草,其叶胥成,其华黄,但是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我们眷注的是瑶姬奇异的生命转化历程,在她身死之后,化为了草,这种草特别并且紧张,我们偏重说一下:

此花别名右詹草,是炎帝之女瑶姬精魂所化,叶子一层层严密生长,花为黄色,果实和菟丝相似,有着一种缱绻的意味,服用之后会变得明朗动人,令人留恋。

《宁静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看得出来,炎帝之女死后都不屈常,精卫是化作了鸟,而瑶姬则是化为了草。这种死后身化万物的属性,极有约莫与炎帝具有太阳神的神格有关。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可以很好地将瑶姬“女尸”与《山海经》中的“女丑之尸”区分开来。

《外洋西经》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所谓“女尸”并非“女丑之尸”的简称,而是指帝女死后的那种共同的生命形态。而女丑之尸在这里是举行祭奠求雨的巫女,由于假如是死人的话,就也不会有后方“生而十日炙杀之”的说法。

(二)高唐神女

约莫正是由于在《山海经》中显现了炎帝之女瑶姬“死后化草”,并且这种草还“服之媚于人”,以是在战国时期宋玉的笔下,便将她作为巫山云雨的主演,将“云雨”意象与宗教巫术完善交融,创造出文学上的经典之作《高唐赋》与《神女赋》。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宋玉《高唐赋》中的先王,寻常以为是楚怀王,事先他游至高唐,有巫山女神于梦中自荐枕席,怀王因此与之共赴巫山、行云雨之事。看得出来,这里的巫山女神性情奔放、情感热烈。

而楚襄王听了自家老爹的艳遇之后也心动不已,于是让宋玉也帮他找时机和巫山神女晤面,谁料《神女赋》中这位女神却再难亲密,她变得高尚典雅,持礼自重,坚决回绝了楚襄王的求爱之举,但是却将一颗至心全部托付之。

《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拖延引身,不完婚附。似逝未行。

(三)巫山云雨

由于宋玉的这篇经典之作,巫山云雨”便自此成为了一层薄纱,遮掩在男女之间不成形貌之事上,成为隐晦与唯美的代称。而闻一多教师曾写过一篇《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他以为巫山神女是楚民族的第一位母亲神,和中原文明中的女娲等人相反。

而巫山神女掌管着行云布雨,一方面可以了解为是造福于农业社会的神祇,也可以了解为掌管男女仲春高媒祭奠的生养之神。由于,前人尊奉基于“相似律”原理上的“模仿巫术”。

《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由……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

他们以为,“仅仅经过模仿就完成任何他想做的事”,而男女交媾诱发降雨正是这种奥秘的交感看法的反应。在前人眼中,行云降雨但是正是天地阴阳交会的后果,正所谓“天地相会,以降甘露”,而云雨则是使万物化生的最紧张条件。

《周易·系辞下》:“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以是,了解了“云雨”的真实涵义,我们也就了解了《山海经》中瑶姬为何会化为“媚于人”的仙草;同时,云和雨的这种变形准则,也正出于瑶姬身化万物的理念。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wangluozixun/41352.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