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精神体现在有哪些地方(我运动,故我存在-奥运会精神探析)

时间:2022-12-30 08:30:52 阅读:104

  奥运会精神体现在有哪些地方(我运动,故我存在-奥运会精神探析)

  王智伟,男,中共党员,上海人,本科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目前在东联现代高级中学支教。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迫延期至明年举行,这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办好这场奥运会,借此缓解日本国内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日本政府此前投入了上亿日元。由此可以见,奥运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举足轻重。那么奥运会如何而来?在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道路上,奥运会扮演了何种角色?对于个人而言,奥运会的精神又意味着什么?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我的题目是“我运动,故我存在——奥运会精神探析”。首先,我解释下主标题的由来。有两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和帕斯卡尔认为人因为思考而存在,前者主张“我思故我在”而后者提出“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古希腊哲人则认为事物是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的,也就是他的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不断流动,所以第一次踏入的河流和第二次踏入的河流已经不同。现代物理的发展明确提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由此,一方面总结人存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强调运动的重要性,所以主标题取为“我运动,故我存在”。

  一、马拉松和奥运会

  第一个故事关于古希腊的奥运会。在2500年以前,有一个强大的帝国叫波斯,十分辽阔,向西延伸到希腊的爱琴海,向东触及到印度的恒河,北至咸海,南至埃及,国土面积接近7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国家。但是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并不满足,为了实现他的野心,他决定再往西扩张,吞并希腊,由此引发“希波战争”。

  当时的希腊并不一个统一的国家,而由许多城邦组成,其中最强大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雅典人向往文化、智慧的生活,比如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互为师生,并称“希腊三贤”。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桑西的画作《雅典学院》描绘的就是由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画中每个人物都是当时古希腊的思想家。可见雅典的文化氛围之浓厚。而斯巴达人崇尚武力,比如从电影《斯巴达300勇士》的海报可以看出斯巴达人的强悍。正式因为生活习惯、理念的不同,雅典和斯巴达的关系并不好。

  但是当波斯大军压境,登陆马拉松平原的时候,雅典不得不派遣长跑健将斐力庇第斯披星戴月奔往斯巴达求援,在两天内跑了150公里,在9月9日到达斯巴达。斯巴达人同意出兵,但是加了个条件——只有等待月亮圆了再出兵援助。这样,反波斯入侵的任务就完全落在雅典身上。

  当时波斯军队有三万人,装备精良,还有骑兵,而雅典军队只有一万人,加上普加提亚援兵一千人,他们组成希腊联军,由雅典将军米太亚得指挥。

  双方军队在马拉松平原展开激战,希腊战士为保卫祖国自由的热情所鼓舞,奋起抗击波斯军队,他们从正面发起佯攻,波斯军队突破了希腊的中线,但在两翼希腊军队却取得了胜利,他们于是从两面夹攻突破中线的敌人。乘胜追击,一直把波斯军队追赶到海边,波斯军队慌忙登船而逃。有七条船被希腊军队截住。这次战役波斯军队死亡达6400人,而希腊只牺牲192人,雅典军队在马拉松战役后急忙赶回雅典,波斯军队一看到雅典军队已有防备,便调转船头驶回亚洲。

  因为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关系着雅典人民以至全希腊的生死存亡,所以当激烈交战时,雅典人都自动地汇集在雅典城的中央广场,翘首等待马拉松前线的信息。

  前线统帅米太亚得为了尽快让大家听到胜利喜讯,派出了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跑回雅典报信。这时斐力庇第斯已经受了伤,但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当斐力庇第斯满身血迹、精疲力尽地出现在雅典人民面前时,他激动地高喊了一声:“欢乐吧,我们胜利了!”然后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会上,规定了一项名为马拉松的长跑竞赛项目,并把战场至雅典的距离42195米定为马拉松竞赛的长度。

  然而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覆灭,奥运动也停止了,直到另一个人的出现,那就是法国人顾拜旦。顾拜旦生于1830年,从小喜欢马术、击剑等运动,同时也对古希腊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利让顾拜旦深深明白运动对于强健国民体魄的重要性。因此在1894年成立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顾拜旦也提出了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他对此的理解是“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奋斗;但最本质的事情并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而奥林匹克宪章也规定“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由此可见,奥林匹克精神有两个特点:1、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2、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

  如上是关于历史上奥运会的发展历程,那么在奥运会和中国又擦出哪些火花呢?

  二、运动场上的中国

  在这一部分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乒乓外交、女排精神和北京八分钟。这三个故事可以说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息息相关。

  乒乓外交

  首先当时的背景是美苏冷战。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有一张典型的漫画,就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掰手腕。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中苏同盟的形成,以及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的直接对抗(1950年的抗美援朝)和中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1965年的抗美援越)的支持,美国更加意识到这些所构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国在亚洲除了积极扶植日本,还要“遏制”新中国。但是中美关系的僵持状态却被一个中国年轻人和一个美国年轻人改变了。

  1971年4月4日,世乒赛5个单项的比赛全面展开。美国男队第三号选手19岁的大学生科恩一向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这天下午,科恩一个人搭乘一辆组委会的小车,去了一幢七层楼的练习馆。

  等科恩练完球走下大楼时,竟然找不到他来时搭的车了。正当他手足无措时,一辆带有世乒赛标志的大轿车开了过来,他连连招手,大轿车在他身边缓缓停住了。车门打开了,他想都没想就一个箭步跳上了车,结果他吃惊地发现,同车的全是中国人!

  吃惊的不仅仅是科恩。在大轿车里坐着的25名中国乒乓球选手和代表团工作人员,这时都认出了上车的是美国运动员,而且是爱标新立异的“嬉皮士”科恩。这个特征明显的“USA”选手长发及肩,穿着紫色的印花喇叭裤,是那个年代最典型的美国嬉皮士造型。

  车子发动了,科恩在一瞬间的尴尬后,突然大大咧咧地站起来大声说道:“有没有翻译? ”找到翻译后,他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起自己的意思:“我的头发,我的帽子,我的衣服看上去都很滑稽,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和我穿的一样,想的也和我一样。 ”

  这时,坐在大轿车最后一排座位上的庄则栋站了起来。他来到科恩身边,微笑着对科恩说:“我们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直是友好的。你在我们国家有许多朋友。今天你来到我们车上,我们大家都很高兴。我送给你一件礼物吧……”说着,庄则栋从随身背着的挎包里掏出一件精美的小礼品,那是一面一尺多长的杭州织锦,上面绣着一幅优美的黄山风景画。

  科恩见状,显得异常高兴。他一边忙着称谢,一边也在自己的挎包里搜寻起来。“天啊! ”科恩叫了起来,“我什么也没带,连把梳子都找不出来,可是我一定要送你一件什么……”

  车很快到了体育馆。当庄则栋与科恩有说有笑地下车时,正好给候在门口的几个日本记者看到了。

  记者们都看到了那件礼物。科恩忙解释说:“我还没有给庄先生礼物呢。”他们交谈、握手的照片,第二天就上了日本《读卖新闻》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两人合影照片的说明是这样写的:庄则栋难道与科恩是朋友吗?

  世界媒体都抓住了这个敏感的话题。中美运动员之间的这种友好举动,不由不让人浮想联翩。

  从当晚开始,科恩就开始着手准备选送庄则栋的礼物。后来科恩在地铁商店里发现了印有和平标志的T恤,便掏钱买了一件。

  4月5日,科恩在比赛场地找到了庄则栋,将这件T恤回赠给了庄则栋,并特意在上面别上了美国代表团的纪念章。科恩还真诚地对庄则栋讲道:“如果你们邀请我去中国,我愿意去。 ”

  美国乒乓球队员与中国乒乓球队员接触并有所表态的这一消息传到国内,外交部和体委开始讨论邀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问题。多数同志认为现在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未必有利。少数几位同志认为要是邀请美国队访华,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势头。讨论的结果是不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他们写了一份报告交给周恩来,周恩来总理写了“拟同意”三个字。

  4月7日凌晨,报告传到毛泽东手中,可是,毛泽东并没有让秘书拿走归档。他隐隐约约感到某种天赐良机降临了,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有何不可!它将为尼克松或者其他的特使来北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这是打开中美关系局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时机难得,稍纵即逝。

  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毛泽东终于毅然做出批示:立即邀请美国运动员来华访问。他要秘书马上转告周恩来,请他亲自抓这件事。

  4月7日,当美国乒乓代表团接到中国方面允许他们赴华的申请后,科恩兴奋得瘫倒在地。所有的记者都围着他,因为是他促成了这件轰动世界的“大事件”。

  一行15人的美国代表团坐飞机到香港,再从罗湖口岸入关。入关前,美国队的团长斯汀豪文一直告诫代表团成员,在中国不要表现出任何不满,“我们要表现得庄重一点”。据说,他还曾想让科恩把长头发剪短。

  从4月10日到4月17日,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科恩都是这支代表团里最受欢迎的人物。4月14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并与他们谈论了很久。周恩来与美国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后,坐在斯汀豪文团长旁边的沙发上,讲话之后他问大家:“你们住得怎么样?习惯中国菜的口味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提? ”

  翻译刚把周恩来的话译完,科恩就倏地站了起来,他略微欠了欠身子,大声地说:“总理先生,我想知道您对美国嬉皮士的看法。 ”

  周恩来客气地微笑着打量了科恩一眼,说:“看样子,你也是个嬉皮士了。 ”周恩来接着把眼光转向大家说,“世界的青年们对现状不满,正在寻求真理。在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在这种变化成型之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物。这种变化也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可以容许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为了寻求真理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

  对于周恩来的回答,科恩感到十分意外。科恩学的是历史和政治学。他原以为在这个最革命的国家,听它的总理评价嬉皮士,一定会听到那种“资产阶级的”、“颓废的”、“没落的生活方式”之类的训词,结果没想到,周恩来并没有用革命的大道理训人,还表现出十分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他接着又听周总理说:“年轻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 ”科恩听后沉吟片刻,深表理解地点点头。不由自主地对周总理表示了敬佩的神情。

  1971年春天的“乒乓”外交确实将中美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展现在世人面前。小小银球弹开了中美彼此紧闭20多年的国门和20多年冰冻的政治僵局,震动了地球。

  乒乓外交,直接或间接催生了中国外交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双方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10月,基辛格再次来华,为尼克松访华作了安排。 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2年1月初,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率先遣组来华做尼克松访华的准备工作。2月21日,尼克松访华。紧接着,中日建交。其间,中国与许多亚非拉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连串的动作,使得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国。

  而在纪念中美“乒乓外交”48周年活动上,中美两国体育界人士、南加州侨界代表以及中美两国官员2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出席活动的雷塞克正是当年访华的美国乒乓球队中年纪最小的选手。他告诉新华社记者:“我热爱乒乓球运动,也爱中国人民,当年的访华之旅是我一生的记忆。”雷塞克还在现场与前中国乒乓球队国手、现美国国家队教练高军进行了乒乓球表演,为整个活动掀起了高潮。

  女排精神

  20世纪60年代,有“魔鬼教练”之称日本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带领日本女排创下175场连胜的奇迹。1964年至1965年,大松博文应周恩来总理邀请,3次来华,帮助训练中国女排。由此,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法,大运动量和多球训练也被引入到其他项目中。日本教练在训练中很注重严格要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这也是“女排精神”最初的源头。大松博文开创了外教来华执教的先河,从此,吸收了先进技战术理念的中国女排逐渐崛起。当时的另一个背景是中国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期,浮夸风较严重,工作不踏实。正好排球界出现了这样的机会,周恩来总理就非常明智地抓住了。

  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样中国女排就有机会在更多的国际大赛中露面。当时,中国男排战绩有所滑坡,而中国女排却不断取得好成绩,逐渐成为当时国人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1979年,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队,首夺亚锦赛冠军,并成为“三大球”中率先“冲出亚洲”的队伍。

  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整个社会处于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的状态,但中国朝哪走并不明确。此时,中国女排站了出来,使得迷茫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1981年,中国的跳水、体操和乒乓球取得了许多辉煌,但排球因其集体作战,以及对抗的激烈程度,还是带给国人最深的触动。北大学子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这一年,中国男排取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中国女排以7连胜首夺世界杯。中国人的自尊、自强在的排球赛场酣畅淋漓的扣杀中,得以体现。

  1981年,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经过了7轮28场激烈的争夺,11月16日,中国队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随后,在1982年的秘鲁世锦赛上中国女排再度夺冠。紧接着,在1984年的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实现了三连冠的梦想。中国女排并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届世界杯和1986年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连续二次夺冠。于是,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开创了我国大球翻身的新篇章。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学子则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女排精神不仅仅是体育精神,而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改革开放早期阶段,国人猛地意识到与世界的差距,而变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女排精神”,为民族腾飞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女排精神”的广为传颂,其实就是在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北京八分钟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既有在表演还未开始就完成使命的幕后英雄,也有穿戴几十斤道具以别样方式圆梦奥运的少年……

  “8分钟”开始 我的工作结束了

  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智能机器人和透明发光屏幕(“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每组对应一个号码,从1号屏到24号屏,在采访推屏演员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块“冰屏”编号。

  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虽然没有在8分钟露脸,他们的工作一样重要,到平昌之前,他们在北京封闭训练了近3个月。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至少要推着数百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

  熊猫要有熊猫样

  奥运会精神体现在有哪些地方(我运动,故我存在-奥运会精神探析)

  整个表演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两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两个轮滑演员表演全程要套在20斤重的熊猫木偶里。这场演出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签保密协议。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干嘛。

  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轮滑演员们要通过熊猫的姿势奥运会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他们的秘诀就是观看《功夫熊猫》《熊出没》,在那里学可爱的动作。

  由此可见,运动的力量连接了国家与国家、不分国界,比如“乒乓外交”,同时运动的精神力量无穷,它既是团体的信念支柱,也可以像“女排精神”一样感染整个中华民族。运动的魅力还在于它支持着每个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奋斗者。

  那么运动又给我怎样的启示呢?

  三、体育与我

  第一个故事关长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要举办运动会,长绳项目是每个班级必参加的。我班参与男生人数不达标,身为学习委员却四肢不太协调的我只好“舍小家,为大家”了。每次我试图进入转动的绳子时,一丝恐惧总让我犹豫——我会不会被绳子打到?所以我常常拖慢团队跳绳的进度。体育老师劝我不如排在队尾,即使不能跳进,那么也可以及时再转到队尾,不影响队伍整体的发挥。我接受探析了,然而多次的逃避让我反思——难道真的不能克服这恐惧?八字形跳长绳队尾不就是队首吗?也许我可以做到!既然害怕被绳子打到,那么就硬着头皮跳进去吧,也不要数1、2、3在心里做准备了。在多次尝试后,我成功了。虽然那次运动会中我班队伍没获得名次,但至少我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感。

  第二个故事关于长跑。还是初中时,每逢体育课老师都会要求我们绕操场跑步。又一次上课,体育老师迟迟不来,体育委员整队带大家跑起来。可不到一半路程,有的同学就落在队伍后面,有的则干脆不跑了,开始散步。我想这时候恰恰是考验我们毅力和耐心的时候,怎可半途而废?最终只有我和体育委员严格按照要求跑了下来。当我们气喘吁吁的时候,体育老师出现了,他说刚才的一切他都在办公室里看得清清楚楚(操场正对着体育老师办公室)。之后的罚跑是免不了的,当然我和体委幸免于难。这件事让我知道突破个人极限以及慎独的重要性。对于一件事情,无论是否有他人监督,也一定要做好。

  如上是“我运动,故我存在——奥运会精神探析”的全部内容。正如梁启超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希望同学们能热爱运动、志存高远!

  共青团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系统工作委员会供稿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tiyuzhishi/13640.html

标签:奥运会 探析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