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怎么读(《说文解字》第729课:“羌”字为啥“从羊”?)

时间:2024-03-21 14:34:33 阅读:2

《说文解字》第729课:“羌”字为啥“从羊”?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羊”部的最初四个字:“[羊垔]、[上此下羊]、羌、羑”。在古代汉语中,“羌”和“羑”是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度语委公布的《古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应放在这两个字上。四个字的具体如下:

1、[羊垔](GB字库无此字,只能形貌字形)。读yān。《说文解字》给出的表明是:“羣羊相[羊責]也。一曰黑羊。从羊,垔(yīn)声”。形声字。原本是成群的羊挤压在一同。

实践上,“垔”声,是声中有义的,“垔”古同“陻”,义为壅闭。

《汉语大字典》中,[羊垔]字释为羊疫。当泉源于桂馥《说文义证》所说:“群羊相[羊責]者,如牛疫猪瘟转相影响箸。”前方课程我们讲过[羊責]有“羊疫”之义,因此[羊垔]有羊疫之义是公道的。羊挤压在一同,既约莫招致羊疫,也约莫是由于羊疫而招致它们挤压在一同,两义相生相成。

(挤在一同的羊)

原本之外,[羊垔]另有两个用法:

(1)黑羊。《玉篇·羊部》:“[羊垔],黑羊也。”

(2)黑。《广雅·释器》:“[羊垔],黑也。”

以上两义,文籍均未见使用实例。

[羊垔]的小篆写法如图:

([羊垔]的小篆写法)

2、[上此下羊](GB字库无此字,只能形貌字形)。读cī。《说文解字》给出的表明是:“[上此下羊],羊名。蹄皮可以割桼。从羊,此声。”形声字。原本是羊名。

[上此下羊]羊毕竟是哪种羊,今已不考,许慎提供的线索是[上此下羊]羊的蹄皮可以割桼(即这种羊的蹄的壳可以用来剥割漆树,实践上,蹄皮割漆不仅使用的是它的尖利,还使用了它的柔韧性,既能割开漆树皮,又不致于伤到内里的实木层)。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苑囿圉池,畜产肥[上此下羊]。”《本草纲目·兽部·羊》:“[上此下羊]羊,出东南地。”也无法确定[上此下羊]毕竟是何羊,只知其产自“东南地”。

[上此下羊]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此下羊]的小篆写法)

3、羌。读qiāng。《说文解字》给出的表明是:“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边狄从犬,东边貉从豸,东方羌从羊:此六種也。东北僰人、僬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正人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可,欲之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会心字。原本是西戎牧羊族人。

看一下字形演化:

(羌的字形演化)

商代甲骨文中,羌有两种字形,其一是人体上有羊角或羽饰;其二是人体上有羊角或羽饰,且身上加有束缚之绳索或刑具之类。

会心分明,就是人体上有羊角或羽饰的人。这个“美”字相似,但“美”字底下的人正面站立,或有洋洋得意之状,而“羌”字底下的人,或戴着刑具,或被压低了头部,压弯了腰,外形冤枉。

羌人以牧羊为生,常头戴羊角或羽饰,并且羌人多作战俘、仆从,因此有刑具或绳索。这是羌字字形的泉源。《说文》所标出的“羌”字古笔墨形,构义应为刑具勾通之下的一群羌人(仆从),大概就是甲骨文繁体的讹化。

关于“羌”这个字,许慎这一段长篇大论我们来表明一下:

南方“蛮”族、“闽”族,其字从虫(究其缘故,是由于南方湿润而气暖,虫类繁衍频多,因此从虫);北边“狄”族,其字从犬(究其缘故,是由于北边民族在使犬的习俗,因此从犬);东北边方“貉”族,其字从“豸”(究其缘故,是由于东北边方盛产貉类,因此从豸);东方“羌”族,其字从羊(究其缘故,是由于东方民族善于牧羊,因此从羊)

(中土之外的四方)

接着许慎说“此六种”,这里的“六种”,依王绍兰《段注订补》应为四种(就是上一段笔墨说的四种),由于篆书的“六”跟“四”字形相像,因此产生了讹写,但是是是“四种”。

后方的东北僰(bó)人指的是春秋前后居于僰道为中央的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的少数民族;僬僥参照《国语·鲁语下》“僬僥氏长三尺,短之至也。”指的也是东北地区的人,东北人较矮小,故有此名。僰和僬僥都从“人”是由于他们居于“坤”地(古时以八卦定方位,坤指东北方),并且坤多指母亲及女性,有“顺”义。这都是僰和僬僥从“人”的缘故。

另有“夷”,我们后方大部会讲到,夷,东边之人也。从大,从弓。这里的“大”,但是也是“人”,而“弓”,是由于东边之人善于弓矢,因此得名“夷”。

至于“夷俗仁,仁者寿,有正人不死之国”可见《山海经·大荒南经》,孔子那一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道不可,乘桴浮于海。”而《论语·子罕》又有说:“子欲居九夷”,团结起来,孔子要去的正人不死之国,当指夷地(有说是“淮夷”,即原鲁国境内,这里的原住民有正人之风)。

综上,“羌”字从羊,缘故很直接:一是由于羌人活动的地区内,人们善于牧羊;一是由于这里的人常头戴羊角,以此为美。

必要注意的是,这个羌,指的是西戎,并非我国少数民族的羌族(固然他们约莫有血脉繁衍上的关联)

“羌”原本所指的西戎,指的是我国古时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局部羌人,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交融。《诗·商颂·殷武》:“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郑玄注:“氐、羌,夷狄国,在东方者也。”那些远方民族氐和羌,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史记·匈奴列传》:“直上郡以西,接月支、氐、羌。”直到上郡以西,和月氏、氏、羌交界。

(西汉时的西羌地点)

原本之外,羌的用法另有: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藩县境内。

(羌族小姐)

(2)卿。《广雅·释言》:“羌,卿也。”

(3)章。《玉篇·羊部》:“羌,章也。”

(4)强。《广雅·释诂四》:“羌,强也。”

以上三用法文籍无使用实例。

(5)连词。表现假定、转机、并列等干系,相当于“乃”、“反而”。《广雅·释言》:“羌,乃也。”《玉篇·羊部》:“羌,反也。”在楚辞里有多量这个用法的“羌”。《楚辞·离骚》:“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我还以为兰草最可依托,谁知金玉其表外强中干。《楚辞·九章·惜诵》:“吾谊先君尔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王逸注:“羌,然辞也。”我据守人生道义是先君后己,但是却被众人仇恨仇视。

(6)助词。多用于句首。《广韵·阳韵》:“羌,发语端也。”也多用于楚辞。《楚辞·离骚》:“羌人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妬。”王逸注:“羌,楚人语词也。”他们猜疑他人宽恕本人,他们勾心斗角互相妒忌。

别的,羌照旧姓氏。《史记·秦始皇本纪》:“羌瘣(huì)伐赵,端和围邯郸城。”羌瘣也率军攻击赵国,(杨)端和围攻邯郸城。

羌的小篆写法如图:

(羌的小篆写法)

4、羑。读yǒu。《说文解字》给出的表明是:“羑,进善也。从羊,久声。文王拘羑里,在汤阴。”形声字。原本是引导向善,即诱导。

(引人向善)

显然,羑字从“羊”是有真理的,由于羊有善义。《玉篇·羊部》:“羑,导也,进也,善也。今作‘诱’”。《书·康王之诰》:“惟周文武,诞受羑里若,克恤西土。”陆德明释文引马融云:“羑,道也。”我们周国的文王、武王引导福祥,安宁东方。

这里提到的“文王拘羑里”,“羑里”,指的是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周文王被拘在羑里,进而推演创出《周易》。

(今天的羑里城)

原本之外,羑照旧姓氏。《广韵·有韵》:“羑,姓也。”

羑的小篆写法如图:

(羑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729,局部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一切)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yigezhs.comhttps://www.yigezhs.com/shenghuojineng/44229.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闽ICP备20230096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dhh0407@outlook.com